減量化是發(fā)展綠色包裝 3R1D原則的,它從源頭上節(jié)約材料的使用,也從源頭上減少廢棄物的數(shù)量。減量化技術主要有:輕量化技術,薄壁化技術,反對過分包裝的法規(guī)。
(1)輕量化技術 即指在保證實現(xiàn)包裝功能所需各項機械力學性能的前提下,減輕包裝材料的重量。典型的例子是玻璃瓶輕量化,它通過調整配方、采用輕量化結構及瓶形的優(yōu)化設計、實行理化強化工藝和表面涂層強化方法等綜合措施實現(xiàn)輕量化,使玻璃瓶從平均壁厚3.5mm減薄為平均壁厚2~2.5mm。玻璃瓶由于減輕了容器重量,提高了裝載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從而增強了玻璃在包裝材料中的競爭力。
用涂覆納米涂層的PET瓶取代玻璃啤酒瓶盛裝啤酒,屬于取代型輕量化技術。
?。?)薄壁化技術 即指在保證實現(xiàn)包裝功能所需各項機械力學性能的前提下,通過減少壁厚而減輕包裝材料的用量。目前,紙板、瓦楞紙板、塑料薄膜、金屬板材均在研發(fā)采用這類技術,從而節(jié)約了大量包裝原材料。
北京奧瑞金制罐有限公司通過改進工藝,將三片番茄罐罐身的馬口鐵薄板從0.2mm減少到0.15mm,1億個罐能節(jié)約馬口鐵薄板278噸;將番茄罐上下底蓋的馬口鐵薄板從0.18mm減少到0.16mm,1億個罐能節(jié)約馬口鐵薄板134噸;合計共節(jié)約馬口鐵薄板412噸,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江蘇申達集團開發(fā)出僅0.7~0.8微米(μ)的超薄型塑料軟薄膜,為軟包裝減量化開辟了新途徑。
(3)禁止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耗材、耗能、耗時、耗人力,且使購買價格提高,廢棄物增多,因此與綠色包裝背道而馳,必須禁止。綠色包裝制度對不符合減量化的過度包裝禁止進口。
確定包裝是否屬于過度包裝有三種判斷方法:即按包裝與商品的成本比或按包裝內空隙占商品體積的空隙比來判斷,歐盟94/62/EC指令考慮到適度包裝的多種屬性,提出需從滿足保護功能、制造要求、填充灌裝需要、物流管理要求等10種性能指標耒判斷包裝是否過度。歐盟94/62/EC指令的綜合屬性判斷雖考慮全面,但顯得繁瑣、實際操作不便,故實際工作中仍常采用前兩種方法,考慮到各類商品的屬性差異大,所以按商品分類來確定過度的標準較為適宜。
國家標準委擬在《食品和化妝品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中規(guī)定:
飲料酒、糕點、
茶葉、化妝品這4類商品的包裝層數(shù)必須不超過3層,糧食的包裝層數(shù)必須不超過2層;在“包裝空隙率”指標上,要求飲料酒、糕點的包裝空隙必須不超出商品體積的55%,化妝品不超出50%,茶葉不超出25%,糧食不超出10%;不屬于飲料酒、糕點、茶葉、糧食的其他食品包裝空隙率應不大于45%,包裝層數(shù)應不多于3層;此外,標準還擬規(guī)定,除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的總和不宜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