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從本質上講就是要讓空氣中分子運動減慢,形象點說就是讓空氣冷卻。利用天然冰等自然源過渡到人工制冷,是制冷技術發(fā)展的初始級段。1777年,NairneE.Gerale的硫酸吸水制冰試驗;1810年,J.Leslie的硫酸-水吸收式制冰裝置;1859年,F.Carre制成氨-水吸收式制冷機,并與1860年申請。C.Munters和B.Von Plate制成氨-水-氫擴散式吸收式冰箱,與1920年取得。20世紀中期,電動機驅動的壓縮式制冷機在常規(guī)制冷領域占領了統(tǒng)治地位。近30年,吸收式制冷和熱泵技術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歐共體JOULE計劃列入的對吸附式制冷的研究分析項目使得吸附式制冷研究達到了新的高潮。
制冷系統(tǒng)基本由4個基本部分即壓縮機、冷凝器、節(jié)流部件、蒸發(fā)器組成。由銅管將四大件按一定順序連接成一個封閉系統(tǒng),系統(tǒng)內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劑。一般的空調用制冷劑為氟里昂,以往通常采用的是R22,現在有些空調的氟里昂已經采用新型的環(huán)保型制冷劑R407。以上是蒸汽壓縮制冷系統(tǒng)。 以制冷為例,壓縮機吸入來自蒸發(fā)器的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氟里昂氣體,然后流經熱力膨脹閥(毛細管),節(jié)流成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汽液兩相物體,然后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液體在蒸發(fā)器中吸收來自室內空氣的熱量,成為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又被壓縮機吸人。室內空氣經過蒸發(fā)器后,釋放了熱量,空氣溫度下降。如此壓縮-----冷凝----節(jié)流----蒸發(fā)反復循環(huán),制冷劑不斷帶走室內空氣的熱量,從而降低了房間的溫度。 制熱時,通過四通閥的切換,改變了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使室外熱交換器成為蒸發(fā)器,吸收了室外空氣的熱量,而室內的蒸發(fā)去成為冷凝器,將熱量散發(fā)在室內,達到制熱的目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食品機械設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www.5vonline.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5vonline.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