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白茶城福州服務中心啟動儀式在福州舉行。據了解,中國白茶城是由中國供銷集團投入“新網工程”專項資金,在福建省政和縣建立的“一站式”全國茶葉集散中心。據悉,白茶城服務中心啟動后將促進當地的白茶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提升白茶市場競爭力、完善茶產業(yè)鏈條、推動地方經濟發(fā)展。
白茶因其成品茶富含白毫而得名,是一種輕微發(fā)酵茶,為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白茶的主產區(qū)在福建福鼎、政和、柘榮 、武漢新洲舊街 、蕉城天山、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由于產量稀少,加上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白茶歷來受到廣大消費者追捧。與傳統(tǒng)的茶葉加工方式不同,白茶加工較為特別,不經過殺青和揉捻,只需將白茶置于微弱的陽光下,或是置于通風透光處,等待其自然萎凋,再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加工程序簡單,白茶的大部分茶毫都能夠保留下來。白茶具有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特點,具有退熱降火的功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業(yè)內人士表示,科技創(chuàng)新正成為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和多值化的關鍵因素。據了解,白茶每一步制作工序都考驗制茶人的耐心和技法。無論是前期的攤曬,還是后期的烘焙都有嚴格的標準,對制茶人的技藝更是一大考驗。手工制茶雖然廣受推崇,但是風險也大。人力對于制茶過長中溫度、力度的要素掌握往往不夠準確和穩(wěn)定,并且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足夠熟練,不僅人工、時間成本高,也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需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表示,要讓老百姓喝得起好茶、讓中國茶走向世界,就需要在保持茶葉色香味形的同時,堅持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白茶的生產條件、生產環(huán)境和設備都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tài)。近年來為推動白茶產業(yè)升級轉型,白茶產地都在推動白茶加工智能化改造。為了解決白茶除雜難、效率低等問題,福鼎市的某公司研制了多功能白茶揀茶精制機。該設備具有梳茶除毛、高壓靜電吸附、振動除砂土、清潔化除塵系統(tǒng)、磁力除鐵等功能,解決了以往設備生產效率低、投資成本大等問題。
無獨有偶,浙江安吉縣的一家公司同樣在推動白茶加工智能化改造。該公司打造了白茶數字化工廠,生產車間內擁有6條數字化生產線,可以實現從茶葉攤青到成品,全程可控可視,讓產業(yè)生產真正實現智能化、規(guī)?;?br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發(fā)追求健康養(yǎng)生,對白茶的需求呈現上升趨勢,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白茶種植、加工、銷售個環(huán)節(jié)日漸成熟,白茶產業(yè)鏈條也將趨于完善,實現高質量發(fā)展
我要評論